他還一事無成。
心里正自嘲,
背后冷不丁地風一吹,
有淡淡的馬腥味。
竹秀一驚之下差點拔刀出鞘,定睛一看,
原來是公主那匹黑馬,現(xiàn)在已經(jīng)起名叫烏笙了。
馬旁的人披著黑色斗篷,臉全遮住了,
竹秀怔了好一會,
才認出那是林忱。
他忙撐臂翻身出來行禮,疑惑道:“殿下要去哪?”
林忱撫了撫烏笙的長鬃,說:“城外墩兒廟的人來和我說,
安西來的流民和他們起了沖突,
你陪我去看看是怎么回事。”
墩兒廟是城外蠻人群居的場所。
竹秀五年前被選入文苑侍衛(wèi)列陣成為首席,
很單純地以為林忱提拔他,是因為比較欣賞他的刀法。
可后來他才知道,人的出身比他的手藝重要,合適的位置提早決定好了一切。
就像他明明從未和母親那邊的人有過多的交集,但那些已經(jīng)鋪墊好的序幕不會消失。
上京的三萬蠻奴,曾大部分聚集在他母親手下,成為一組訓練有素的軍備后役。
也許因為人心不和,又或許是上頭動蕩不安,這股力量消解了。
母親嫁為人婦,南蠻落入漢族的一部分徹底成為奴隸。
林忱就是要重新收繳這部分力量,具體的用途,竹秀還不知道。
這些人過著怎樣的生活,他以前其實從未在意。
直到這些年林忱叫他同散落各處的蠻人接觸,竹秀才知道,蠻人在漢,終身脫不了奴籍,過于標志醒目的眼眸特征又決定了他們的血脈不能造假。
母親臨走前曾央求過他,若有機會,照顧好他的同族。
竹秀嘴上答應了,可并沒有要付諸實踐的意思。
一來他自身的力量太過單薄,二來心里實在不認為自己是蠻人,雖然體內(nèi)流著一半蠻族的血,可漢人將他撫養(yǎng)長大,他對蠻族的一切都很陌生。
直到五年前他卷入是非,才陰差陽錯地繼承母親的遺志。
也是在這個時候,竹秀不得不將這些人放在心上,原因無它——他看不得有人過這種日子。
上京城有著三千萬的人口,區(qū)區(qū)三萬蠻人分散在角落里,就像臺階縫隙里不起眼的青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