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時謝寧來報社巡查,正逢中午便在報社用了膳,就是黎星炒出來的大鍋飯。謝寧來京城后就沒吃過大鍋飯了,難免有些懷念,而且黎星做得還不錯,他偶爾會吃一兩頓。
謝寧正吭哧吭哧地吃著飯菜,黎星找上門來,說自己有事要跟東家說。
謝寧當(dāng)時一愣,不知道黎星要跟他說什么,報社很多事情是榮齋先生在對接,包括對黎星的安排。
他雖然是把黎星招來的人,其實沒怎么接觸過。
黎星為人有些沉默,平時不太跟人說話,只默默做事。謝寧實在想不出他怎么會突然找自己,但還是讓他進來了。
謝寧已經(jīng)吃得差不多了,身邊伺候的人把桌上的東西都撤了下去,并上了一壺茶水,讓謝寧消消食。
黎星有些緊張,雙手攥著衣角,不敢抬頭看向謝寧。
看他這個樣子,謝寧只得出口詢問。
“你有什么事嗎?”
謝寧開辦報社這些日子以來,接觸過的人比前面十八年都多,像黎星這樣性格的人也不少,三棒子打不出一句話來。
謝寧一開始對這種人很煩躁,一件事總得問上兩三遍才肯說,經(jīng)歷多了,便多了幾分耐心。
黎星倒是沒讓謝寧問第二遍,雖然有些緊張,但口齒還是清晰的。
“東家,我看小溪是個小哥兒,雖然才三歲,但總跟著他哥哥和一群小子住一起,會不會不太好?。俊?/p>
黎星白凈清秀的臉上,一半是緊張,一半是擔(dān)憂,可見他是真的在為小溪著想。
黎星半生孤苦,小時候父母相繼去世,叔伯侵占了家產(chǎn),卻不愿意養(yǎng)他,便把他扔給了有婚約的白家。
白家礙于上一輩的情誼,而且黎星和自家兒子也有婚約,便把人收留了。
只是他還沒長大就到了夫家,難免被當(dāng)成童養(yǎng)夫,小小年紀(jì)洗衣做飯照顧白家人。
后來長大了,白家郎君考上了秀才,白家父母就不想讓自家兒子娶個沒娘家沒助力的夫郎。黎星雖然長得好看,但性子太過木訥不愛說話,白家郎君不喜歡。
要說白家不喜歡黎星這個兒媳,可以直接退婚,但黎星在白家干了十幾年活,且離開白家后沒有去處,他們怕被人戳脊梁骨,到底不敢隨便退婚。
直到這次過年黎星被拐,他們才有理由以名聲有損退婚,且不被人說嘴。
黎星被退婚后一開始是恐慌的,感覺沒了活路,幸好謝大人寬厚,給他找了份活計,憑自己也能生存下去。
來報社上工之后,他每天勤勤懇懇地干活,把報社打掃得干干凈凈,不留一絲塵埃。做的飯菜也很認(rèn)真,謝寧來報社吃飯的時候,更是用心了幾分,盡量讓東家吃得更好。
看到小溪的時候,黎星覺著這個小哥兒跟自己很像,也是從小沒了父母,但他比自己幸運,有一個好哥哥護持著。
于是黎星對小溪便多了幾分關(guān)注。
大河到底是個半大小子,能靠乞討把弟弟養(yǎng)活就不錯了,哪里會想到其他的。一開始小溪的頭發(fā)是枯黃又亂糟糟的,穿著一身破爛又不合身的衣裳,完全符合一個流浪小孩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