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王哭訴道:“宗人府那些人哪敢克扣王府的食邑,全是這大安周報在胡謅,老二做生意確實是不行,可也不至于克扣那點工錢!”
“都是那些賤民貪心不足,知道了東家是王府的主子,想多要些工錢。老二當然不會給,就讓人把他們趕走了,不料被大安周報的人看見了,便添油加醋造老二的謠!”
圣上聽著這話,怎么也不相信,蕭訓這個堂弟的名聲他早有耳聞,性情暴虐,克扣工錢將人暴打一頓這種事兒,是完全有可能發(fā)生。
王公貴族、世家子弟,他還能不知道這些人私底下是什么情況嗎!
圣上思考的時間有點久,梁王沒忍住,又開始了控訴,于是就出現(xiàn)了開頭那一幕。
圣上聽著也有點道理,宗室與皇室一體,宗室名聲壞了,與皇室名聲也有礙。
被梁王這一通話說得心煩,圣上有些不耐煩地說:“行了,皇叔的意思朕明白了,稍后會給你一個答復?!?/p>
梁王雖蠢,但能活這么久,讓兩代皇帝禮遇有加,還是很會看人眼色的。
此時圣上心情明顯不好,而且已經(jīng)答應了會給個答復,他就識趣地退下了。
圣上心情當然不好,他是一個勵精圖治的君主,平日里吃穿節(jié)儉,為了縮減開支,一直沒有選秀。
圣上如此作為,就是想當一個明君,偏生宗室還有一堆拖后腿的,他堂堂一個皇帝,卻要給這些宗親掃尾擦屁股。
估計這大安周報上寫的,確有其事。
圣上沉吟片刻,吩咐道:“王勤,你去查一查,這新聞上寫的到底是怎么回事?”
王勤應是,然后安排了個小太監(jiān)伺候,便退出了文華殿。
其實圣上偶爾有空也會看看這大安周報,上面的新聞故事,可以讓他了解百姓的生活。也算是一種娛樂的方式吧。
最近因為蘇元謝博回京,朝中事務繁多,也有段時間沒看報紙了。
皇宮里發(fā)生的這一幕,報社眾人并不知道。
最近沒了京城周報的沖擊,大安周報的銷量上漲了,甚至比之前還高。
很多來往京城的商人,都知道京城最受歡迎的是什么,想帶點報紙回去販賣。
報紙的占地不大,價格便宜,對這些商人來說就是順手的事兒。
其他書鋪的報紙存量并不多,那些商人干脆直接找到報社,直接向報社下定,還能更便宜一些。
于是陳掌柜又得多招幾個印刷工,之前大安周報大賣的時候,他就已經(jīng)擴招過一次,這次銷量更是翻了不少。
報社的發(fā)展蒸蒸日上,明天就要出新一期的報紙,來報社下定的商人還不少,報社為此專門騰了一間屋子,撥了一個人手,負責給外地商人下單。
還有些商人要求從,正好拍對馬屁,拯救了他的事業(yè),挽救了岌岌可危的大安周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