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陸川不介意后,唐政心里松了一口氣的同時,心情又低落起來。以后再不能做他喜歡的試題的,能帶給他成就感滿滿的試題,從此就要消失在他生活里了。
陸川看出唐政眼里的不舍,知道他還是想學物理的。
天才放錯了地方,那就是個庸才。唐政這種天才,要是擱他前世,那是要進研究院當科學家的,而不是在科舉之道上被反復磋磨,磨掉他的斗志。
陸川開口:“你有沒有想過走另一條道?不走你父親安排的路?!?/p>
唐政茫然抬頭,不走他爹安排好的路?那他能走什么樣的路?
根據他爹的分析,這一條路,就是最適合他的路。他既沒有讀書的天賦,也沒有習武的天賦,否則就算文武不合,他爹也愿意送他對軍中去掙軍功。
唐大學士只有他一個兒子,唐政想當個靠哥哥弟弟的紈绔都不成。
陸川沒有直說是什么路,只笑了笑便轉身背著手看向窗外,不知在看什么。
正在唐政疑惑時,陸川的聲音在耳邊響起。
“先帝一朝時,曾有一農戶,因為研究出當地水稻增產的法子,以一介平民之身,被先帝封為九品農官,教導傳播他的種植之法。”
這個故事就在鐘博士推薦的一堆書單里,陸川還仔細看了看。那位農官的增產法子,就是利用殘余物資,堆肥制作肥料,以此達到增產。
如今那位農官研究出的制肥之法,已經被傳播到大安各地,每個適合種植水稻的地方,都有不同程度的增產。
之后朝廷收上來的稅收,都因此漲了一成,先帝高興之下,直接給那位農官連升四級,晉升為七品的農官。
唐府的書庫種類繁多,這個故事唐政恰巧看過,陸川一說他就想起來了。
但這跟他有什么關系?
陸川沒有解答他的困惑,而是反問道:“現在若是有一農具,能夠讓農人耕地時更加省力,從而讓農人有更多精力去開墾荒地,增加稅收。你說圣上會嘉獎那個做農具的人嗎?”
唐政脫口而出:“當然!若是有人能研究出這種農具,我大安的耕地將會變得更多,天下萬民便能吃飽肚子,那可是極大的功績!”
每個有抱負且勵精圖治的君主,無不想要治下百姓吃飽穿暖、安居樂業(yè),成就他一代明君的稱譽。
據唐政所知,當今圣上正是這樣的君主。
陸川轉過身來,看向唐政,話語里充滿了誘惑力:“唐兄可想當這個人?”
唐政一臉懵,還以為自己聽錯了,用手指著自己,問:“我?”
陸川點頭肯定:“沒錯,就是你!”
唐政頓時搖搖頭,滿臉的不自信:“不不不,不可能,我怎么會做到呢!”
不知為何,否認自己的時候,唐政心里閃過一絲失落,還有一絲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