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上不愛女色,如今后宮中僅有皇后妃嬪四人,皆是太子時的太子妃側(cè)妃和良娣,宮中至今沒有進新人。明年便是圣上登基滿三年,按常規(guī),宮中會遴選新的秀女進宮。
不過圣上對這些不感興趣,后宮有四人延綿子嗣,也足夠了,正好取消選秀,能節(jié)省一大批支出,宮中的吃穿用度也不用再增長。
至于太后的行宮,圣上登基當(dāng)年的便想修建了,太后是先帝元后,少年夫妻共患難,先帝節(jié)儉,連帶著太后也被迫節(jié)儉。
如今兒子當(dāng)了圣上,便想給太后修建一座行宮,讓太后也享享清福。
不過去年圣上剛登基,朝中局勢不穩(wěn),直到今年年初,才提出要給太后修建行宮。
沒想到圣上連太后行宮都能暫緩。
朝中各部見到圣上都這般節(jié)省,自己也不好再推脫。
刑部表示:“刑部上請明年修建的新牢房,可以暫緩一些時日,舊牢房補補還能用?!?/p>
禮部表示:“今年京中貢院破敗,不少舉子沒考完就病了,本想明年重建貢院,不過三年后才開始鄉(xiāng)試,也不急在一時。”
工部表示:“太后修建行宮暫緩,工部預(yù)定的木料磚瓦可以退了,應(yīng)該能擠出一批銀子來。”
唯有吏部和兵部沒有什么表示,吏部的開支本來就少,至于兵部,邊軍的軍餉不能少,他們堅決不退步。
雖然摳摳搜搜的,也勉強湊齊了賑災(zāi)的銀兩和糧食。
看著空虛的國庫,圣上不由嘆了口氣,先帝仁善卻優(yōu)柔寡斷,行事多聽從大臣意見,一會兒覺著這個大臣有理,一會兒又覺著那個大臣說得有理,時常朝令夕改。
先帝在位二十一年,堪稱是節(jié)儉之君,然朝中蠹蟲滋生,國庫空虛。
圣上繼承了先帝的仁善,卻比先帝多了一分決斷,不會被臣子牽著鼻子走。經(jīng)過他這兩年的勵精圖治,空虛的國庫好不容易豐盈了些,不料卻連年災(zāi)禍,賑災(zāi)基本花光了他好不容易積累下來的庫銀。
定好了撥付的銀兩糧食,接下來便是要定賑災(zāi)的主事人。
朝中各部又開始爭吵起應(yīng)該派何人主持賑災(zāi),吵得圣上腦殼疼。
朝中勢力可分為三派,武將一派以永寧侯為首,對這些內(nèi)政一概不關(guān)心,只要不克扣兵部的軍餉便一言不發(fā),在朝堂像個湊數(shù)看熱鬧的。
文官集團又分為清流派和實干派,以白閣老和鐘首輔為首,這兩派爭賑災(zāi)主事人爭得面紅耳赤,這邊攻訐你推薦的官員私德有虧,那邊就反擊對方推薦的官員能力不行。
誰不知道賑災(zāi)是個美差事,都想搶到自己這一派。
圣上又如何不知,只是他剛登基不久,皇位都還沒坐穩(wěn),雖然開了恩科,錄取的進士還只是個小官,作用不大。他還用著那些大臣,那些大臣雖然各有各的缺點,但他們的經(jīng)驗和閱歷,是那些新取的進士拍馬也比不上的。
圣上也有些為難,經(jīng)過兩年的磨合,大臣們也知道圣上的性子,他喜歡干實事的官員,所以這是推舉上來的幾名官員,都是有實績的,他也不知道該選誰比較好。
又是一天激烈的爭吵,朝上還是沒能決出主事人,圣上疲憊地擺手。
大總管略帶尖銳的聲音大聲傳話:“有事起奏,無事退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