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收禮這個事情,陸川和謝寧討論過,他們幫忙找回孩子,也算是王家的恩人,不如大方收下禮品,也好安對方的心。
見陸川他們收下禮品,王家父母都松了一口氣,人家?guī)土诉@么大的忙,這點禮對他們王家來說不算什么,就怕對方不肯收。
收禮過后就是各種客套。
先是孩子的父母,然后是孩子的祖父母,再到王允知這個叔叔,他們一家人輪番上陣,言辭又是感激又是夸耀。
陸川哪里見過這場面,他是最不擅長應付長輩的,全程只能微笑表示謙虛,由謝寧來應付。
謝寧以前在家時,這種人情往來都是他娘或大嫂應付,現(xiàn)在輪到他自己,只能趕鴨子上架,跟他們交談起來。
好在王家人也是懂分寸、知禮節(jié)的人家,沒多久就瞧出了主家的不自在,交談了一會兒后就提出了告辭。
至于報恩什么的,小兒子王允知和陸川同在國子監(jiān)讀書,以后讓他多照應一些,也算全了這份恩情。
王家人臨走之際,王家嫂嫂拿出了一樣東西,是當朝閣老林大人的名帖。
王家嫂嫂乃是林家二房的嫡女,林閣老的親孫女,這次能指揮得動京兆府、兵馬司、城門守將三方合作,是林閣老出的力。
王家父兄皆是翰林院中人,素有清名卻沒有什么權(quán)力,不如林閣老能耐大。
這張名帖是林氏親自回娘家,求了她祖父才得到的,閣老的名帖可是非常珍貴的。
林氏笑瞇瞇地遞給謝寧:“這是我祖父的名帖,以后若有什么需要,可遞這張名帖到林府找我祖父?!?/p>
陸川和謝寧對視一眼,不知該不該收下,陸川也沒想到隨手幫的一個忙,竟有這么大的回報。
最后謝寧還是決定收下,他們謝家是武將,陸川將來要走文官路子,提前結(jié)交一個文官重臣,對他將來當官也有利。
陸川和謝寧目送王家的馬車離去,直到最后一輛馬車轉(zhuǎn)彎不見蹤影,才雙雙松了一口氣,迎來送往招待客人也不是件容易事。
謝寧決定,以后要對他娘好一些,他娘主持中饋這么久,著實辛苦了。
兩人調(diào)整了一下心情,準備往里面走去。
正巧這時報社的人來報信,謝寧這才想起他今天還沒關(guān)注過報紙的售賣情況如何。
銷量
“見過東家,見過陸先生,截至現(xiàn)今,去賣報的報童已陸陸續(xù)續(xù)都回來了,快則一個時辰,慢則兩個時辰,全都賣光了?。。 ?/p>
來報喜的正是張俞白,原來茶館的小二來福,現(xiàn)在在報社當記者。因為跟謝寧有過幾面之緣,和陸川的關(guān)系也不錯,被榮齋先生派來報信。
謝寧和陸川皆露出驚詫的表情,報紙是新興的東西,沒有做過任何宣傳和打樣,竟有這么多人買??。?/p>
陸川對報紙的最終銷量是有自信的,但也做好了前期銷量慘淡的準備,只要有部分人買,他相信報紙上的內(nèi)容,一定會吸引更多人來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