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好,村里僅剩的幾家茅草屋,只有一家的側(cè)屋被雪壓塌了,沒有傷到人。
道路一疏通,村長便組織人手幫著這幾家人搬到村中的祠堂去,按照往年的慣例,雪災(zāi)來臨都是這么安排的。
還有幾家雖然是瓦房,但家中皆是老弱病殘,為防止出現(xiàn)意外救治不及時,也被安排到祠堂居住。
花溪村的人比較有憂患意識,加上對村長很信服,都聽從命令照做,沒有出現(xiàn)太大的問題。
陸川從陳青石那里得知村子里往年的應(yīng)對之后,也放下了一半的心。現(xiàn)在大雪封路,沒有朝廷安排的人清路,即便派的人出了城,也到不了花溪村。
陸川只好打消這個念頭。
而京城中人員最為集中的北城,也是貧民最多的地方,有不少已經(jīng)是危房,還有人敲敲補補繼續(xù)住著。
這些危房在大雪前兩天的時候,租住的人經(jīng)常掃屋頂?shù)难?,還能撐得住。到了第三天,即便掃雪的人再勤快,這些破爛的房屋也撐不住了。
房屋倒塌導致了不少人受傷,謝明帶領(lǐng)的五城兵馬司官兵,這幾天大部分人都分布在北城巡邏,和官府一起及時救出了被壓的人。
受傷的人被安排去了醫(yī)館,雪天蕭條的時候,只有醫(yī)館生意最為興隆。
官府把一些老弱病殘安排在慈幼院,防止他們被凍死。
謝明也好幾天沒有回家,直到雪停日出的那天,北城僅有五人被壓死,受傷者幾百人。
謝明這幾天都沒怎么睡覺,每每睡下了,過不了多久便會有手下來報,哪里又有災(zāi)情了。
等到謝明回家的時候,謝母都快要認不出這個兒子了,胡子邋遢,頭發(fā)凌亂,眼睛布滿血絲,渾身散發(fā)著一股酸臭味。
面對親娘的嫌棄,謝明苦笑一聲,但也沒有什么精力說什么。
不過謝母看兒子這幅模樣,就知道是累狠了,趕緊催促他回去洗漱吃飯,然后睡一覺。
謝母應(yīng)對這種情況有經(jīng)驗,知道謝明要回來,一早就讓下人準備好了熱水和飯菜。
以前在北疆的時候,謝父和謝博作為軍中主力,遇到敵襲時,經(jīng)常幾天不睡,謝母作為內(nèi)眷,都是她為他們打理好一切后勤。
謝明是去年才升上兵馬司指揮使,去年沒有發(fā)生雪災(zāi),只下了幾場小雪,巡邏下來沒有發(fā)生太大的險情。這還是他第一次參與搶險救災(zāi)。
按照以往的經(jīng)驗,五城兵馬司只負責巡城,很少會這么盡心盡力地救助百姓,而官府也只會隨意派一些人手,確認百姓有沒有傷亡,根本不管他們。
今年的傷亡能降低到這個地步,還真多虧了謝明的堅持。
一開始他手下的官兵接到命令,要求增加巡邏頻率,加大他們的工作量,還有些情緒。
因為去年也是聽謝明的,增加了巡邏次數(shù),他們忙活了好幾天,一點事兒都沒有發(fā)生。
不過在見到謝明這個指揮使以身作則后,這些情緒也就消減了不少。
況且他們的家人大多也都住在北城,多巡邏幾回,也是給他們家人增添一道安全防線。
能在京城里當五城兵馬司的官兵,基本都是平民出身,月俸不多,只租得起北城的房子。
特別是在救出的人里面,發(fā)現(xiàn)居然有他們的家人,本就不多的情緒立刻化為了感激,心甘情愿地展開救援。
京兆府那邊看到五城兵馬司這么積極做事,深感自己不能像往年一樣敷衍,便增派了人手,參與傷員的后續(xù)救治。
這可是在京城,天子腳下,做事可以不出彩,但也不能太拉胯,凡事就怕對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