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場詩會,除了蒙學(xué)堂的學(xué)子沒來,其他幾個堂的學(xué)子都來了,不管是秀才還是舉人,都是一起活動的。
在國子監(jiān)里,秀才和舉人的區(qū)別其實并不大,秀才也可能連中舉人進士,舉人也可能連連落榜。
他們只是功名不同,所以被分在了不同的堂。詩會上的各種比試,是所有人混在一起的。
至于蒙學(xué)堂,大多是小孩子,參與這種活動對他們的用處不大,干脆另外組織。
蘇幕他們幾人,往年就是參加蒙學(xué)館的冬游活動,一群小孩子里摻雜了幾個大人,他們自己都沒臉參加。
今年終于能夠參加秀才舉人級別的詩會,他們也是很積極,只是沒想到今年辦詩會的地方換了,把他們凍得咬牙關(guān)才能勉強維持體面。
其實國子監(jiān)里也有詩社組織活動,他們參加過,到底是不如官方組織的規(guī)模大、花樣多。這場詩會還會有朝中官員來點評,一些沒有人脈的學(xué)子,便卯了勁使出渾身本領(lǐng),想要得這些大佬青睞,指點一二。幸運的話,還有可能被收為弟子,從此前途無量。
參加詩會的人員有沒有盡力,他們是能感受到的,詩會的精彩程度也因此不同。
王允知言笑晏晏朝陸川幾人行了個禮,他身后的人跟著行禮,陸川他們回禮,一套禮儀下來,才開始說話。
大安朝的禮儀比之前朝已經(jīng)簡化了許多,但兩方關(guān)系一般的人,見面還是會互相行禮的。
陸川不知道王允知是怎么保持現(xiàn)在的風(fēng)度,只見他氣息平穩(wěn),嘴角含笑地提出邀請:“正巧在這里碰見陸兄和蘇兄幾人,不如一起前往梅林?”
一般這種場合是席東出面,但他明眼瞧著對方是沖著陸川來的,便沒開口插話,由著陸川自己應(yīng)對。
陸川笑道:“那自然是好,能跟王兄結(jié)伴前行,是陸某的榮幸?!?/p>
蘇幕唐政他們也附和:“是啊,王兄風(fēng)姿綽約、才華出眾,與王兄作伴暢言,乃是一大享受?!?/p>
王允知笑了笑:“諸位過譽了,那我們便走吧!”
王允知舉手投足之間有種書香門第里走出來的謙謙君子的氣質(zhì)。他本來就是出身書香門第,王家一門清貴,多在翰林院供職,從小浸染了一身的書卷氣。
以王允知的氣質(zhì)和品性,即便不是翰林王家人,也會有不少人追捧。
蘇幕以前在國子監(jiān)的詩社活動上見過他,兩人也算是泛泛之交,何時見過他主動與人攀談。
不過想想也正常,陸川憑借一張畫像,尋回了王家的兩個寶貝疙瘩,相當于救了整個王家。對待恩人,可不是得主動點。
有席東這個八卦精在,蘇幕對王家也有幾分了解。
王家只有兩個孫輩,是他家老祖宗的命根子,若是找不回來,估計他家老祖宗也得跟著去了,王家全家人都得丁憂守孝。
王允知這副模樣跟陸川第一次見他時完全不同,可能是當時太過擔心著急,維持不了表面的風(fēng)度。但還是能在他的行為里,感受到他的涵養(yǎng)。
此時放松下來,眉目舒展,神采奕奕,人都俊朗了幾分。
和王允知說話還是很舒服的,到底是家學(xué)淵源,從小培養(yǎng)的待人接物,不著痕跡便能讓人感覺如沐春風(fē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