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安多了土豆和玉米這兩樣糧種,很多百姓都吃飽了肚子。
許老頭年紀(jì)大了,向圣上推薦了席東當(dāng)農(nóng)司司長,席東去年正式任職農(nóng)司司長,帶人研究更耐寒的糧食種子。
唐政被委以重任,帶領(lǐng)科研司的人研究更好用的采礦工具,以及采礦的安全防護工具。
樹木生長期慢,大安百姓若想安全度過小冰河期,光靠木柴取暖是不夠的,還需要大量開采煤礦,降低煤炭的價格,讓百姓們也能夠用得起。
大安現(xiàn)有的煤礦產(chǎn)量極低,需要勘測新的煤礦來開采。
陸川因為前世了解的信息多,對煤礦有一點了解,于是就被圣上派出去尋找煤礦。
今年的雪剛開化,陸川就帶著工部的人前往山西省,尋找煤礦并主持開采工作。
以陸川淺薄的知識,他不知道在大安境內(nèi)有哪些煤礦點,但是他知道,山西省肯定有很多煤礦。
前世八九十年代,改革開放后,山西省出現(xiàn)了不少煤老板,很多人因煤礦而致富。
所以山西省的煤礦產(chǎn)量是最多的,只要在山西省境內(nèi)尋摸,一定能找到煤礦。
陸川的想法很正確,他來到山西省才半年,就已經(jīng)帶著人找到了三個大型煤礦,兩個小型煤礦,就等著朝廷派人來開采。
唐政帶領(lǐng)的科研司,需要實地考察,才能研制出更合適的工具,便一并來了大同府。
陸川這次出京沒有帶上謝寧和小果兒,氣候變幻無常,百姓心中難免慌亂。為防百姓慌亂之下隨便祭祀拜神,或者信奉邪教,謝寧需要待在報社做好安撫工作。
一篇篇氣候科普的新聞,通過大安報紙和幾個地方報社,傳遍大安各地。
有些偏遠(yuǎn)鄉(xiāng)鎮(zhèn),百姓很少能看到報紙,圣上還特意下旨,讓當(dāng)?shù)氐目h令把報紙上的內(nèi)容傳到各個村落。
務(wù)必要讓百姓明白,天氣的變幻莫測是正常的,不是天罰,不需要祭祀請求神明的原諒。
既然謝寧還在京城,小果兒也還在讀書,自然沒有跟著陸川一起出京的道理,于是他只能和謝寧待在京里,父子兩人相依為命。
不過好景不長,由于陸川找到了不少煤礦,報社需要派記者去跟蹤報導(dǎo),也是讓百姓們安心,以后冬天取暖有煤炭可用。
謝寧自告奮勇,帶著幾個記者,在明竹鏢局的保護下,前往了山西省,任憑小果兒怎么哀求,都不為所動把他留在京城。
“阿爹,你就帶上我吧,夫子說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我正好可以去游歷一番?!毙」麅罕еx寧的胳膊哀求道。
謝寧收拾著自己的文稿,表情沒一點兒變化:“不行,你好好在書院讀書,想要游歷可以過幾年讓你們夫子帶隊,我這次是有要事的,不能帶你一個小孩出門。”
小果兒說:“我不小了,都快十一歲了,我可以替你跑腿?。 ?/p>
謝寧:“別都別想,給我老實待在書院讀書。等我離京后,你是想去外祖家住,還是想在書院住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