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部分是關于書稿校對的,那看來聞人月白那部分便是錢糧奏疏了。
掌管翰林院的董大人不在,整個編修房中的氛圍還算輕松,編修們埋著頭,有一搭沒一搭地嘮著嗑,內容多是些朝中的八卦,家中妻妾、子女的事情等。
而祝青巖專注著手頭的工作,全然沒有關心周圍,直到有人輕輕拍了拍她,一回頭,是那位年輕編修。
祝青巖回過神來,四下望了望,卻發(fā)現編修房內已經空了,只剩下自己、聞人月白,和身后這位編修。
“咦,他們人去哪里了?”祝青巖驚訝道。
年輕編修笑了笑,“走吧,去膳堂用些早茶,馬上董大人就要回來了。他一回來準得叫咱們去議事,誰知道又要議到何時呢。此時不吃些早茶點心墊墊肚子,待會有你受的。”
“可是……現在還不到用膳時辰吧……”祝青巖有些不安地問。
“董大人又不在?!蹦贻p編修一副過來人的樣子,“你剛來翰林院不適應,沒事兒,我們剛來的時候也都這樣?!?/p>
說完指了指祝青巖面前的典籍資料,“這些東西,你這個月內弄完就行了。別那么拼,早早弄完了還不是有新的活兒要交給你?
咱們翰林院是清水衙門,你干得再多也不會多拿一文錢的俸祿,按時干完不耽誤就得了。走走走,我給你講講咱們這翰林院里的事兒——”
祝青巖被他說得稀里糊涂站了起來,不過她倒也的確想聽聽這翰林院里的事情。
年輕編修又看向聞人月白,“聞人公子不去么?”
“不了?!?/p>
年輕編修聳聳肩,這聞人公子一看就不是什么好相處的,便不再多言,帶著祝青巖向膳堂的方向走去。
一路上,從年輕編修喋喋不休的內容中,祝青巖得知對方姓沈,名輕舟,乃是上一回科舉的探花郎。
一開始祝青巖還以為沈輕舟如此熱心,是因為二人皆是探花出身,有惺惺相惜之感。但聽了一路下來,祝青巖終于明白了——
這沈輕舟就是個逮誰都熱心腸的話癆。
“董大人這人吧,表面上看著不茍言笑,其實人還是挺好的,就是有點古板。哎,反正待會你見到他就知道了。
對了,再偷偷告訴你一個秘密,隴右董氏聽說過不?當今皇后娘娘就是出身董氏,咱們翰林院的學士大人也姓董,你懂我意思了不……”
翰林院議事
沈輕舟果然對翰林院的流程了如指掌,帶著祝青巖去吃了早茶,果然接著便傳來董大人下朝,召集翰林院眾人議事的消息。
“董大人每日都要議事么?”祝青巖問沈輕舟。
沈輕舟輕輕搖頭,嘴角帶著一抹輕松的笑意,“不會。咱們陛下是三日一朝,學士大人平日都是參加過朝會之后召集眾人議事,也就是三日一議。
每次議事都要花上半日工夫,若日日都議,那誰受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