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崢想了一陣,沒有開口,點了點頭。
其實并非燕寧刻意提起此事。
而是自己昨日下值碰見了禮部侍郎李正清大人,恰好同行了一段路,聊了些話題。
說起祝瀾可以出入后宮這件事,李大人認為十分不妥。
先帝在時大權在握,后妃不會干政,所以祝中丞在先帝的眼睛底下出入后宮,并無大礙。
但如今新天子年幼,太后垂簾聽政,若再與祝瀾這樣的忠臣往來密切,光是想想都令人后背發(fā)涼。
自己嚴家世代忠良,骨子里刻的就是一個“忠”字,何況先帝駕崩前特意提拔自己為禁軍統(tǒng)領,足見信任。
所以只要自己掌管禁軍一天,就不能允許任何威脅到陛下的事情發(fā)生。
不過話雖如此,祝中丞出入后宮是先帝許可的,若要修正,無論如何也要新天子點頭。
自己將想法告訴了李大人,對方說那是自然,并且還悄悄透露了一個更大的秘密——
當今天子,可能并不信任太后。
嚴崢對這個消息很是意外,但是李正清說如果他不信,只需要去請示陛下,是否收回祝瀾出入后宮的權力。
看燕寧的態(tài)度,便知此話真假。
于是嚴崢與票擬。
他拿起一份奏章,先大致掃了一遍內容,神情微微一段,偷眼去瞧燕寧。
見燕寧皺著眉頭,似乎在想別的事情,沒有注意到自己的動作。
于是馬巖不動聲色將奏章放到一邊,拿起了下一份開始誦讀。
那份奏章上的內容,是御史臺趙芳菲彈劾衛(wèi)國公之子李茂縱容手下欺行霸市,擾亂京城治安的。
內閣的建議是將相關人等全部移交大理寺,按律處置。
燕寧睜開眼睛,問馬巖還有多少份奏章。
馬巖白凈年輕的臉上帶著謙卑的笑,說還有七八份,都不是什么緊要之事,不妨留到明日再看。
燕寧帶著幾分困意點點頭。
馬巖將那些奏折整理收好,將彈劾李茂的奏折特意放在了最下面。
這樣他才有時間去和李家人通風報信,讓他們提前做些準備,省得被御史臺弄得措手不及。
這時,有人進來稟報,說欽天監(jiān)監(jiān)正許大人求見。
許詩明進宮次數(shù)不多,馬巖也沒怎么見到過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