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入場需要搜身,女學生們不便與男子混在一起,因此朝廷早便做好了安排,男女學子各自沿著貢院外街兩側有序排隊,以便于接下來的點名與搜身。
祝瀾、喬悠悠和肖婉一起,梁舟、趙思成和周達一起,分別從兩條路前往貢院。
越靠近貢院,街道上的人流便愈發(fā)密集。
為了防止考生路上摔倒、或者遺失物品,府衙還貼心地在主要街道上點亮了許多燈籠,因此雖然是半夜,但整個昭平縣卻燈火通明。
不少考生在路上都遇到了熟人,互相問候鼓勵,結伴而行。
梁舟也遇到了幾位熟悉的公子哥,周達也跟著寒暄幾句,一回頭,卻不知身后的趙思成何時不見了人影。
八成也是瞧見了什么熟人,過去打招呼了。
一個時辰匆匆而過,所有學子都已齊聚貢院之外,按照男女分別列隊站立,每隊一百五十人,稱為“一起”。
貢院外的場地十分開闊,分別設立了二十余處燈牌,每個燈牌下面懸掛燈籠,燈籠有幾只,便是第幾“起”的意思。
喬悠悠捏著手里的準考證,踮腳張望著,一邊問祝瀾:“瀾瀾,我是第三起,你呢?”
“我是女字第九起。”
祝瀾與喬悠悠和都肖婉不在一處,三人便分開各自尋了去處,祝瀾找到懸有三列共九只燈籠的燈牌,在附近靜靜等候點呼。
緊接著,一群身穿長衫的書吏從貢院中走出,分別來到每個燈牌下面開始點呼考生。
每個書吏的身后還跟著一名“門斗”,負責根據(jù)樣貌特征,確認考生就是本人。
祝瀾所在的第九起全部完成點呼,眾人在書吏的帶領下來到第一個入口“頭門”接受搜身。
參加秋闈的考生們都會攜帶文具和寢具,有人還會將簡單的炊具帶進去。不過號舍條件艱苦,空間又小,在里面做飯實在不便,因此大部分考生還是會選擇帶上饃饃、饅頭之類的干糧充饑。
科舉的入場搜身極為嚴格,若能搜出筆記等違禁物品,搜查者便能得到五十兩的獎賞,因此每個衛(wèi)兵搜查考生時,都恨不得將對方的褲衩子翻出來瞧瞧。
女學生這邊則有專門的女吏搜身。
祝瀾這邊的女吏板著一張臉,四十歲的臉上沒有半點溫和,正在檢查祝瀾前面的一位考生。
女吏先是仔仔細細摸了一遍那女學生身上,確定沒有夾帶后,開始檢查她的包裹,從里面取出一個油布包。
“那是包子……”女學生小聲解釋。
女吏將油布拆開,里面確實是七八個白面包子。
隨后,女吏面無表情,挨個將包子掰開,確認包子餡里沒有藏東西,這才讓那女學生離開。
祝瀾瞧著這一幕,慶幸還好自己沒有帶饅頭包子一類的吃食。這女吏手都不洗,也沒有手套,就這樣硬掰人家的食物,有輕微潔癖的祝瀾實在是接受不了。
那女吏的手在祝瀾身上也摸了一遍,動作可謂是粗中有細,連頭發(fā)里有沒有藏東西都要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