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瀾,本屆會試魁首,最重要的是,她是位女子。
李度長輕輕“嘶”了一聲,懊悔地一拍自己腦門,暗罵自己真是豬腦子。
這位祝會元乃是六王爺一力保薦的,陛下還親自下旨加恩,允其戴孝參加科舉。這意思還不明顯嗎?
蘭妃娘娘當年也是會元出身,定然是這位祝會元勾起了陛下對蘭妃娘娘的回憶,所以才被格外關(guān)照??!
自己若是能替陛下成了這樁美事……
李度長激動起來,潑天的富貴終于要輪到自己了!
他猛地坐直身子,扯過桌上一張空白宣紙,提筆寫下“朝廷新令,允許女子亦得入學(xué)堂、赴科舉,論其利弊得失及施行之方略”。
寫完這句話,他的手又頓住了,用筆桿搔了搔頭,嘬起牙花子。
策論的題目往往少則數(shù)百字,多則數(shù)千字。為了增加題目的難度與深度,往往還要引用經(jīng)典著作中的觀點或者歷史事例,要求考生結(jié)合這些內(nèi)容進行論述,考察他們對歷史的熟悉程度以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李度長自詡博覽群書,博古通今,此時卻想破腦袋也想不出什么例子,腦海中只剩下孔子那句“唯女子與小人難養(yǎng)也”。
難,實在是太難了!
然殿試之期將至,自己難得受到一次陛下的關(guān)注,若是此時掉鏈子,他后半生的仕途也就無望了。
李度長只能硬著頭皮寫。
然后硬著頭皮呈給梁帝過目。
草擬的題目被放到梁帝書案上時,李度長自己都有些沒眼看了。左右其他同僚們出的題目皆是高談闊論,洋洋灑灑,無一不在向梁帝展示各自的才學(xué),生怕寫少了丟人。
反觀自己草擬出的題目,他還故意將字體寫大了一些,卻連半頁紙都寫不滿。
簡直格格不入。
梁帝很快讀完了李度長的策論試題,他自然是知曉出題的難度,李度長雖未援引多少古代女子參政之實例,卻能從當下入手,引導(dǎo)考生思考女子入學(xué)堂、參加科舉之意義,題目出得也算有些水準。
試題最后,提出了本篇策論需要深入剖析的幾個問題,包括女子與男子當如何在學(xué)堂之zhonggong處、女子入學(xué)以及入仕對于婚嫁之事的影響,諸如此類。
“辛苦李卿了。”梁帝緩聲道。
隨即提起朱筆,直接劃掉了最后那些問題
李度長雙手從太監(jiān)手中接過宣紙,望著紙上幾道朱紅色的筆跡不知所措。
“咳咳……既是開古今先河之壯舉,便無從以史為鑒。新政實行之種種問題,李卿身為男子,只怕難以顧慮周全,倒不如索性敞開一些,讓他們?nèi)グl(fā)揮吧?!?/p>
李度長怔了怔,隨即明白過來,梁帝是怕題目設(shè)置的過于細致,局限了考生們的思維,反而難以全面地分析新政之利弊。
“陛下高明!”李度長拜服于地,同時心中感慨。
被陛下如此一刪減,這篇策論題目除了標題基本啥也不剩了。
如何能不算科舉出題史上的一朵奇葩呢?
……
四月廿一日,京城的朝霞格外鮮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