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位大人,方才御香閣外面有個奇怪的人,看不清臉,只讓我把這個交給青巖姑娘。”
王德發(fā)取出一張字條交給祝青巖,接著便悄悄退下了。
祝青巖立刻拆開字條查看,只見上面只有一行字——
解鈴還須系鈴人。
祝青巖將字條放在桌案上,給肖婉幾人查看。
肖婉輕輕“咦”了一聲,“這字跡靈動飄逸,頗有出塵之氣,好像在何處見過……”
“是六王爺?shù)淖郑 壁w思成高興地道。
周達也笑了起來,說道:
“自從陛下登基,山長便愈發(fā)地不理朝事了,總說要做一只閑云野鶴,看遍大梁的山水。
自從他去年離京到現(xiàn)在,也不知在哪處云游。
還以為他將咱們這些人都忘了,沒想到他居然還關(guān)注著京城內(nèi)的風吹草動?!?/p>
趙思成表示贊同。
“看來他也知道祝瀾被打入天牢了,所以寫了這張字條來幫我們破局。
只是……‘解鈴還須系鈴人’,這是什么意思呢?”
幾人各自沉吟半晌,幾乎是同時說道:
“李家!”
肖婉笑著道:“如此簡單的道理,是我們當局者迷了?!?/p>
“祝瀾被下獄,完全是因為李家那些人借題發(fā)揮,一起向陛下施壓。
陛下為了暫時安撫他們才不得不這樣做。
此時若能讓李家人主動退讓,為祝瀾求情。
那么不必我們?nèi)魏稳顺雒?,難題自解?!?/p>
祝青巖聽罷頷首道:
“擒賊先擒王,李家終究是靠著衛(wèi)國公當年的救駕之功才走到今天的。
我們只要說服了衛(wèi)國公,李家自然無人敢再鬧?!?/p>
“道理是這樣,可說起來容易……”趙思成苦著臉道,“瞧李家那架勢,讓他們退讓?怎么可能?”
周達也跟著道:
“聽說那老衛(wèi)國公李烈為了逼皇上處死祝瀾,已經(jīng)帶著鋪蓋搬去給先皇守靈了。
還說祝瀾一日不死,李家子孫在天之靈無法安息,他便寧愿凍死在皇陵之外也絕不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