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人月白神色淡定,“回稟陛下,無非是設身處地,推己及人罷了?!?/p>
梁帝微微一笑,看向鴻臚寺卿。
鴻臚寺卿張了張嘴,終是無言以對。聞人月白身為男兒身,卻能洞悉女子之不易,只這一句“設身處地”,便已然堵住了悠悠眾口。
其余貢生亦緘默不言,同為男子,他人能思及此,自己卻未能,只能自愧不如。
祝瀾也不禁對這位聞人公子有些刮目相看。
作為殿試的最后一環(huán),能站在這里的考生皆是學識優(yōu)長、詞理精絕之人,御前奏對則是對其口才、思維以及應變能力進一步考察。至于他們策論中提出的政見,倒并不一定要即刻實施。
梁帝雖然最終并未對女性官員休產(chǎn)假一事發(fā)表定論,然諸生在朝堂之上的表現(xiàn)已經(jīng)高下立判。
梁帝的目光回歸到面前的名單上,命掌事太監(jiān)取來朱筆。
筆尖蘸滿朱砂,在聞人月白的名字上稍作停留,最終輕輕向左移動了些許——
御筆一揮,選中了祝瀾之名。
五載科舉之路,終以祝瀾連中六元、金榜題名作為落幕。
隨后,梁帝下令鴻臚寺籌備傳臚大典。
……
四月廿五日,傳臚大典在安和殿如期舉行,天子親臨現(xiàn)場。
按照大梁之制,傳臚大典上將公布全部殿試合格者的名單,而在公布之前,眾人尚不知結(jié)果,因此仍舊穿士子服前往赴宴。
待正式成為新科進士后,才會發(fā)放朝服。
傳臚大典的禮官仍舊由周顯清擔任,他先帶領(lǐng)全部數(shù)百名貢生們來到天子面前跪拜,隨即春風滿面地開始宣讀詔書: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
國家以文德治天下,科舉取士,意在選拔英才,以佐王政。今科舉殿試已畢,分三甲賜出身。
以下一甲三名,賜進士及
恩榮宴
祝瀾此時尚未被正式授予官職,更不可能在恩榮宴上更換衣服。于是鄭重地將賞賜下來的朝服收起,恩榮宴正式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