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食比主義實在,土地比勛章更長久
4月25日凌晨五點,港口的探照燈在不斷照著遠方,在黑暗中仿佛有什么重要的東西。
李崇文的副官舉著電石燈,看著一艘艘鷹醬輪船靠岸,這次抬出來的不是槍炮,而是用油布裹著的成袋成袋面粉,袋子上“us
ary”的墨印還帶著海水的咸澀。
碼頭上待命的
糧食比主義實在,土地比勛章更長久
其中一位連長拿出手里的《物資分配表》,"跟著您守八桂,每月吃10斤雜糧。跟著李將軍去高盧雞的東印度北部,每月15斤面粉、5罐牛肉、兩套新軍服。"
"再說了,您看看咱們的炮團,昨天剛換上鷹醬的瞄準鏡,炮手們都說要給李將軍打下高盧雞的東印度北部的
"師長,您看看弟兄們的皮鞋"他抬起腳,鞋上還印著"us
navy"的字樣
"三個月前咱們還穿著露腳趾的草鞋,現(xiàn)在連襪子都是鷹醬貨的。您要是非要跟著金陵送死,我們弟兄可不奉陪?。?/p>
廖磊看著臺下此起彼伏的紅底稻穗徽章,突然發(fā)現(xiàn)自己的警衛(wèi)排都已換了徽章,槍口正對著他的參謀長。
被架空的高層將領(lǐng)們,在5月初相繼品嘗到了中下層軍官集體倒戈的滋味。
長久"
到5月15日,當李崇文站在漓城機場檢閱新整編的"復興軍"時候,八桂的15萬桂系子弟兵已經(jīng)被李崇文收編了,并且全部換上卡其色美式軍服,鋼盔上的紅底稻穗徽在陽光下發(fā)出希望的光芒。
跑道兩側(cè)停放的300輛3半履帶車上,噴著醒目的紅底稻穗的圖案——那是士兵們心中安家立命的象征,也是士兵心中的希望。
史密斯顧問團的聯(lián)絡(luò)官們站在觀察組里,看著士兵們扛著1步槍走過時,背包上無一例外拴著李崇文特意發(fā)放的"分田憑證"
雖然那只是張蓋著復興社大印的紙片,但每一個士兵都愿意相信,這是通往10畝良田的鑰匙。
"將軍"
約翰遜少校遞來最新的物資清單
"下周還有兩船二戰(zhàn)剩余物資到港,包括50門1山炮和2000輛道奇卡車。"
李崇文點點頭,目光落在隊列中某個正偷吃鷹醬口香糖的士兵身上,那是第7軍曾經(jīng)的刺頭,如今,卻能因為每天能吃飽飯反而對他死心塌地。
李崇文突然想起在西點軍校時,學過的克勞塞維茨的名言
"戰(zhàn)爭是政治的延續(xù)"
但此刻更深刻的體會是,在這片被饑餓蹂躪的土地上,糧食才是最有力的政治。
這片土地上的人民,幾千年來人民就沒有吃飽過。這片土地的人民追求不過是吃飽飯而已,但是到今天為止,這片土地的統(tǒng)治者從來沒有讓人民吃飽過。
現(xiàn)在除了北面的那群理想者,南方也出現(xiàn)了這么一個人,所以十幾萬桂系的軍隊選擇相信他,朝著他指明的方向沖鋒。
一群曾經(jīng)為金陵賣命的士兵,最終被糧食和良田重塑了信仰,而這場重塑,始于那個潮濕的春日清晨,第一袋面粉砸在港口的碼頭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