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僅僅智謀高絕足矣比肩梅林(沉痛悼念梅林),就連統(tǒng)兵能力都遠比曾經的蘭斯洛特更強——雖然這個古爾并非是歷史有名的劇情人物,但無名,不代表能力不足,還可能是因為意外而早夭,卻在自己對歷史的變動中得了利。
王維手下的汪倫就是個例子——雖然他沒有古爾這么變態(tài)的能力。
總的來說。
現在亞瑟手上,也就古爾這么一個能用的大才,他用也得用,不用也得用……而已經身陷囫圇的亞瑟卻只覺天佑大不列顛,根本沒往別的地方考慮。
前線大營之中。
身穿板甲的諸葛亮,正帶著賈義來回巡查整個軍營,其滿目春風,一副年少得志意氣風發(fā)的樣子。
來往的將士們看到諸葛亮,皆是不覺駐足,或是微笑點頭以表愛戴,或是行禮以表敬重。
身后傳來賈義低沉的聲音。
“先生真是大才,短短幾個月的時間就得到了亞瑟的器重,更掌控住了亞瑟手上大部分的兵權。”
聲音細微無人能覺,諸葛亮一邊笑著,一邊用更低沉的聲音回答道。
“那亞瑟也是無人可用了,再說了,也只有我,才能解決他當前的困境。”
“還有,喬伊將軍,我有必要再次重申,在這里,咱們不要過多談論其他事情,最后,現在要叫我古爾,不要叫我先生。”
兩人對視一眼,便都笑了。
此次謀國任務的確艱巨。
然而,艱難的險境,卻更激發(fā)了諸葛亮的潛能——在一頓猛如虎的操作之中,現在的諸葛亮,已經看到了完成謀國之壯舉的曙光!
他現在所差的,只是一個引子罷了。
……
三國劇情世界。
“最終一戰(zhàn)”已經接近了尾聲。
耗時六月余……
徐晃和司馬懿所率領的部隊,先是兵不血刃地拿下了劉璋,又轉道交趾境內士燮的地盤,對士燮展開了最后的攻伐!
結果,與預想當中沒什么不同。
士燮一敗再敗,一退再退,而現在,他已經退無可退,逃無可逃,被司馬懿設計困在了最后一座城池當中。
前線,乃是兇猛如虎的將士。
而中軍首部,徐晃策馬而立,身邊卻再不止司馬懿一人。
用了六個月,方才解決掉了劉璋和士燮,按照實力對比來講,這個速度,乃是完全不合乎邏輯的——徐晃本應該用更短的時間解決問題,哪怕他生性沉穩(wěn),性格慢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