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造價與實際價值等同,意味著穗幣的價值無需與國家的信用掛鉤——亂世中的商人只接受金銀和以物易物,是因為某些國家政權傾覆之后,其原本發(fā)行的貨幣也會迅速淪為廢紙。當世除了幾個實力強盛的國家能發(fā)行通用貨幣以外,民間大部分地方依舊遵循著古老的以物易物的交易方式。為何?因為在國將不復之際,只有物資才是硬通貨!更別提有些國家的國君為了囤積物資而大量發(fā)放所謂的官方貨幣,其結果就是物資稀缺,貨幣貶值,國民經(jīng)濟化作泡影。
國力衰弱的國家根本沒有鑄幣的資格,就算鑄幣,平民百姓也不會買賬。他們寧可囤積米糧,也不會用自己的血汗去換取隨時可能變成廢紙的貨幣。
另一方面,采用獨門的冶煉技術與特殊金屬,盜鑄必究。這意味著穗幣不會貶值,不會限制流通。只要貨幣背后的勢力不倒臺,這種貨幣就能在市場上屹立不倒。而眾所周知,平山海背后站著正道
天載子午二十七年,平山海絲織商隊正式成立。同年,各方勢力入駐白玉京,成立究研小組,并創(chuàng)辦了包括農(nóng)學、工造、醫(yī)術、商學、藝術、軍事、政治等在內(nèi)的“白玉京格致學府”。學府由各方勢力共同創(chuàng)辦,并由無極道門掌門拂雪道君擔任榮譽校長。
格致學府正式創(chuàng)辦之日,拂雪道君受邀為學府刻碑題字。道君以劍為筆,在石碑上刻下了“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十七字箴言。
這句凝萃了華夏精神的箴言一出,那些原本就準備考入格致學府、畢業(yè)后準備在白玉京八大司屬謀一份職位的能人異士暫且不提,隱姓埋名藏于白玉京內(nèi)的文人墨客卻是瞬間被絞碎了心腸。因此,當上清界的修士們成群結隊地趕來欣賞拂雪道君的劍跡時,他們便瞠目結舌地看著一群凡人面色漲紅,神情比他們還要激動。有人當場跪地,淚灑當場;有人摔了面具,轉(zhuǎn)身便朝著報名處而去;還有人魂不守舍地看著石碑上的字,口中喃喃自語……
修士們平日里都講究“平心靜氣”,修行修的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會在
天載子午二十七年,白玉京創(chuàng)辦格致學府,招錄第一批學子;平山海絲織商隊成立,商路自幽州而始,橫穿衡州與胥州的交界處抵達云州;同年,陌州重溟城與吳家、東華山、衛(wèi)家等勢力達成合作,開辟全新的航道,設立海上貿(mào)易船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