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以前主要是拍小成本電影居多,也產(chǎn)出過精品電影,不算十分出名的導演,是在關(guān)注好萊塢電影圈的人稍微有聽說過的程度。
如今他手頭上有一個項目,是一個不同于他以往拍攝風格的電影:商業(yè)片,或者直白一點說就是一個爆米花電影。
很不幸的是……他的成本不多,甚至可以說拍這一類型的電影里成本算是墊底的那種。
有些導演其實很討厭制片人中心制。因為制片人(和投資者)管控著方方面面,從劇情到演員到服化道等等等,導演甚至沒有對自己拍攝出來的成品進行剪輯的權(quán)利。
而比上面這些情況更慘的是如今的狀況,這個項目如同一個孤兒,制片人給了極大的權(quán)利,不作干涉,原因是沒有投入多少錢也就收到了極少的關(guān)注。
真是開心不起來的理由。
哈博羅很痛苦,一邊痛苦摳摳搜搜算成本一邊磕磕絆絆地把前期工作都準備得七七八八。男女主角也已經(jīng)選到片酬要求不高、外形符合、演技符合、美貌也符合的人,還差一個女性配角確定下來就能入組拍攝了,只可惜這個角色一直找不到合適的。
嚴格意義上來說也不是沒有合適的。但是他們劇組給不出對方要求的片酬。
能給得起片酬的他又不愿意要。
錢,又是錢。
一文錢難死英雄好漢,郁悶的他逃避現(xiàn)實地跑到了這個電影的背景城市原型哥譚,試圖緩緩心態(tài)和找找靈感。
既然是原型,那為什么只是原型而不直接過來哥譚拍攝呢?這一點真的是多虧了哥譚的「聲名赫赫」,以前有不少在哥譚進行過拍攝的劇組出過事。除非交過「保護費」才能順利地往下拍,這樣一來電影行業(yè)的大家都知道了哥譚本地的規(guī)矩。哈博羅很窮,就連「保護費」的錢都不想摳出來就只能選擇其他城市作為替代拍攝。
他到哥譚入住酒店后,出門隨便登上了哥譚的城市輕軌,城市輕軌有好多年的歷史,看起來老破舊,找了一個還算干凈的位置坐下,掏出手機來拍攝車廂的圖片。
老舊生銹的車廂、癱在座椅上睡大覺的流浪漢、大聲喧嘩吵鬧的未成年團體、看起來就不好惹的肌肉佬,和有點接觸不靈卻依然盡職盡責播放廣告的電子屏幕。一副哥譚的生態(tài)圖展現(xiàn)在面前。
他抬起手機開啟了錄像模樣,將車廂的情景拍攝下來,最后將鏡頭對準播放著廣告的電子屏幕,電子屏幕上的女性恰好在這個時刻轉(zhuǎn)過了臉龐,她抬起眸子望向了觀眾,綻放出一個笑容。
陽光穿過云霧灑落下來,黑暗的夜晚已經(jīng)結(jié)束,周遭灰暗的色彩在此刻一并光亮了起來。
這個彩妝廣告結(jié)束后切到了另一個廣告,他才回過神來。很顯然剛剛那亮起來的只是一股錯覺,再把手機上拍攝下來的廣告片看了一次,其實整支廣告水平說不上特別驚艷,就連女主的表現(xiàn)細看也是帶著一股青澀。
可導演這個職業(yè)就是很相信那一瞬間的靈感和直覺,他對著廣告看了三遍,覺得自己找到了一個合適的人了。
不不不,冷靜一下,上次那個合適的人最后還是因為錢而談不攏,他得看看這個人是什么來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