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欽進了謹身殿,早朝消耗了他大部分的精力,他略顯疲憊道:“阿瑤,你先回去吧!”沈知瑤開口想要說些什么,沈欽卻繼續(xù)開口說道:“父皇累了。
”沈知瑤只能帶著明玉幾人回了鳳陽宮,季嬤嬤聽聞沈知瑤前往邊境,大驚失色,又聽聞是跟隨謝景和一同前去,差點暈了過去。
“公主,這一來一回都要一月有余,陛下當今的身子。
”說完,季嬤嬤伸手抹起了眼淚。
“那謝公子是何人,這一路上不知有多危險,他若是在路上動手,你讓陛下怎么放得下心?”沈知瑤呆愣坐在椅上,她如何不知此事有多大的風險,可朝中無用之人,謝景和絕不可一人前往邊境,若他兵變,沈知瑤不敢繼續(xù)想下去。
可若是在路中,父皇便撐不下去,又該如何是好。
季嬤嬤看著沈知瑤,深深嘆了口氣,走出殿外,拉上了房門。
沈知瑤枯坐了一整天,中間季嬤嬤與明玉喚了幾次,沈知瑤都不曾理睬,她甚至想,要不就聽父皇的,到時候一個人躲起來。
可她腦子又一遍遍回想起街上那些窮苦的百姓,被世族欺壓凌辱的女子。
由于鹽城的事情鬧得大,三日后便要與謝景和一同離京,這幾日,沈知瑤又去謹身殿請安,卻始終沒有見到沈欽。
三日后,沈知瑤帶著明玉,出了城門,她回頭看去,并未見到那熟悉的身影。
沈知瑤有些失落的轉(zhuǎn)過頭,登上了馬車,她身后跟著長長的車隊,里面都是整裝好的糧食。
走在最前頭的是謝景和的馬車,而沈知瑤的馬車跟在中間。
行至城外一處偏僻的長亭外,馬車停下,開始修整。
馬車被敲響,沈知瑤拉開窗簾看到了那熟悉的臉,她眼中蹦出喜色:“李公公?”李公公小聲道:“公主,請隨我來。
”沈知瑤四處張望下,見無人注意,小心從馬車跳下,跟著李公公向偏僻的一處長亭走去。
果然,廳中坐著沈欽,沈知瑤快步上前,臨近時,卻有些遲疑。
沈欽笑著看她,“怎么了?現(xiàn)在知曉擔心父皇生氣了?”沈知瑤松了口氣,眼睛頓時shi了,片刻,滴滴淚水劃過,她吸了吸鼻子,有些哽咽道:“父皇,您還病著,怎么還來送我?”沈欽伸手摸了摸她的頭發(fā),“阿瑤,你務必萬分小心,若不是父皇手下無能用之人,你也不必冒險。
”沈欽十分內(nèi)疚,他充滿憐愛的看著面前已長成的少女,目光中帶著懷念:“若你還是那個小姑娘就好了,就可以永遠留在父皇身邊。
”沈知瑤伸手抱住了沈欽,沈欽拍了拍她的背,安慰道:“快去吧,父皇會等你回來。
”沈知瑤鄭重點頭,又待了好一會,這才不舍離去。
順著小路往回走,剛一靠近馬車,沈知瑤身子就僵住了。
謝景和正站在她馬車前,顯然看到了她,待沈知瑤走進,謝景和才開口道:“公主,您不該跟來。
”沈知瑤神色有些僵硬,謝景和見狀,又說道:“陛下身子不好,您該留在京城才是。
”沈知瑤不語,微風吹過謝景和的衣袖,他今日仍穿著白衣,一塵不染,如玉郎君的模樣,似乎這世間沒什么能玷污的了他。
他與眼睛紅腫的沈知瑤截然不同,沈知瑤突然有些恨他,她冷臉轉(zhuǎn)過了身:“不勞謝公子掛念。
”說罷,提起羅裙上了馬車。
走了不到十里路,忽聽身后有人駕馬而來,謝景和的馬車停下,沈知瑤挑起窗簾向外看去,只見那策馬之人竟是謝琬宜。